為深入貫徹2018年全國水土保持工作視頻會議精神,進一步落實《水利部關于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》《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規劃(2018-2022年)》《國家水土保持監管規劃(2018-2020年)》有關要求,總結交流近年黃河流域(片)水土保持監測和信息化工作成效和經驗,安排部署2018年黃河流域(片)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項目工作,4月19日,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在西安組織召開了2018年黃河流域(片)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項目啟動會。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李典局長蒞臨指導并講話,黃河上中游管理局魯勝力副局長主持會議并作總結講話,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趙幫元主任作工作報告,青海、甘肅、寧夏、內蒙古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山東、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土保持局(處)代表進行交流發言。
會議安排對《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規劃(2018-2022年)》進行了解讀。趙幫元主任作了題為《風起揚帆正當時 凝心聚力譜新篇》的工作報告,分析水土保持監測與信息化的機遇,總結2017年監測工作經驗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,對項目2018年任務及分工、組織管理形式與措施、進度安排、質量控制等進行了安排部署,要求省級水土保持機構認真組織做好黃河流域(片)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項目、大力推進省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、不斷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和監測指標與內容,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監測成果管理與應用,積極謀劃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監測評價和水土保持特定區域監測、持續加強水土保持監測研究等工作。
李典局長指出,監測和信息化工作是當前生態建設的客觀要求,是促進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抓手。要求黃河流域(片)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,發揮組織管理及技術優勢,做出亮點,繼續推動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和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。一要加強學習,轉變思維,進一步提高新時代對水土保持監測和信息化工作的新認識;二要理清思路,明確重點,以問題為導向,滿足管理需求;三要加強數據整理分析,強化監測成果的管理與應用;四要加強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應用,切實提高監測技術水平;五要加強流域各級水土保持機構的分工協作,上下協同,確保監測與信息化工作整體推進。
魯勝力副局長在總結中強調,要進一步加強流域(片)水土流失動態監測,全面掌握到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及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動態變化;加強監測點運行維護和規范管理,優化監測站點布局及監測內容與指標;加強成果整編和審查,確保監測成果質量。同時進一步加強信息化監管工作,加大遙感影像自動解譯、智能提取等高新技術在水土流失動態監測、生產建設項目監管、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管理中的應用,著力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監管能力和水平。
2018年黃河流域(片)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項目主要任務包括:245個縣級行政區195萬平方千米的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治理區監測、29個典型監測站點水土流失監測、水土流失消長評價等,由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及其5個監測分中心負責實施、地方有關水土保持機構配合完成。項目成果和省級水土流失防治區水土流失消長分析及復核結果作為《中國水土保持公報》提供基礎數據,為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和生態文明評價考核提供支撐。
青海、甘肅、寧夏、內蒙古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山東、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土保持局(處)、監測總站(中心),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及局屬5單位,項目承擔單位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及晉陜蒙接壤區、天水、西峰、榆林、臨潼5個監測分中心等單位的負責人和代表參加了會議。
(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殷寶庫 供稿 梁其春 審核)
|